2010年4月,是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月份——我成为了亚运志愿者通讯社的成员之一。从此,我用手中的笔记录着精彩的亚运活动,刻画着鲜活的亚运志愿者形象,却难以描画出内心那份激动。下面,我以一名通讯员的身份,带大家来到三个现场,看看我们一个特殊的志愿者群体,他们不仅承担一般志愿者的志愿工作,更主要担负报道亚运志愿者以及亚运的动态新闻,为传播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就是以大中小学生为主体,时刻站在亚运志愿者报道前线的亚运志愿者通讯员。
场景一:大学生通讯员是中坚力量
时间:2010年4月27日下午2:30-5:30
地点:广州第二青年宫阶梯室
人物:广州各高校亚运志愿者通讯员代表
事件:召开广州亚运志愿者通讯社授牌暨新成员培训大会
大学生志愿者们安坐在观众席,仔细地观看着亚运《志愿者》专刊和《广州青年报·亚运先锋报》,认真地作笔记,还就志愿者工作问题争相向相关负责人发问。
大学生是社会中接受高等级教育的群体,他们已经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事情。作为大学生,他们懂得了志愿者身份背后的意义。承担亚运志愿者服务工作就是在承担着一份责任。他们富有热情而不乏冷静,辛勤而又聪慧。他们是广州亚运志愿者的主力部队,背负着重大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我院在当天被授予亚运志愿者通讯社分社,我和学院的另外7名亚运志愿者通讯社成员将以满腔热情投入广州亚运志愿者的宣传报道中,我们将成为志愿者通讯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场景二:青少年小记者是鲜活血液
时间:2010年5月24日下午2:30-5:30
地点:广州第二青年宫阶梯室
人物:广州各小学、初中、高中亚运志愿者小记者代表
事件:广州市青少年小记者站授牌仪式
小学生们欢声雀跃,中学生们左右盼望,会场欢乐声不断。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会场,一颗颗炽热的心在怦怦跳动。一名小学生接受采访说道:“我们很高兴广州能够举办亚运,希望能与朋友家人到赛场观看比赛来支持亚运。”
在小志愿者的眼里,亚运志愿者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他们普遍知道亚运是做义务为亚运做服务工作的,但是却不清楚这是一个如何运行的团队,以及工作背后的深层意义。他们有着好奇敏锐的眼睛,他们充满激情与活力。就因为这种对亚运的新鲜感与激情,他们成为亚运志愿者队伍中鲜活的血液。
场景三:中职学生宣传员是有益补充
时间:2010年5月28日下午2:30-5:30
地点:广州第二青年宫阶梯室
人物:广州中职学校亚运志愿者通讯员代表
事件:中职学校亚运志愿者通讯社授牌仪式暨新成员培训大会
会场四百二十多个位置已经坐得满满的,还是陆续有中职志愿者到场,有些学校队伍是二、三十人的团队,最庞大的是一支150多人的团队,工作人员不停地为志愿者们增加座位。
中职的志愿者队伍,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有着孩子的稚嫩也不乏青年的成熟。因为他们即将步入社会,他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实践技能、体验社会。而亚运志愿者服务工作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把知识和技能发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们都渴望着成为一名亚运志愿者,他们有冲劲、有目标,希望自己更快地融入社会,展示知识技能,实现自身价值。
在近一个月的志愿者工作中,志愿者的坚持感动着我,志愿者的专注鞭策着我,志愿者的热情感染着我。他们的微笑就是广州亚运的美丽名片,他们的汗水就是广州亚运的无形印记。我希望以一种真实直观的方式来描画志愿者,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因为志愿者就是那样的质朴而又踏实。
评论